让库区移民安居乐业——龙山县石牌镇移民安置见成效
近日,走进龙山县石牌镇,路面干净整洁,路边一块块规整的百合地里,人们正挥洒汗水采收百合,一派丰收景象。石牌镇下辖18个村(社区),其中移民村11个,移民人口4380人。近年来,全镇以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为发展目标,在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,加快移民村转型升级,多渠道促进移民群众持续增收,全面提升移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从“有居”到“优居”,基础设施大改善
为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,提高移民群众生活质量,石牌镇依托移民部门支持,持续推进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。
其中,竹坪社区、上母村、桂英村、城堡村、桃兴村5个村成功申报重点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,石牌洞社区已申报2025年度重点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。目前,申报成功的5个村已实施项目15个,累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。
如今,村内道路硬化、太阳能路灯亮化、堡坎挡墙、百合文化长廊、绿化工程、文化广场、活动室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,移民子女上学、就医均在5公里范围内,移民村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步入石牌镇移民村,宽敞整洁的道路两旁,房屋错落有致;休闲亭下,村民们有说有笑,孩子们嬉戏打闹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从“落脚”到“生根”,产业兴旺稳人心
环境变好了,产业发展也不能落下。只有解决移民后续生计问题,进一步拓宽收入渠道,助力移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,让他们从“落脚”变为“生根”,才能真正稳住人心。
石牌镇通过加速推进百合、香菇、腊肉“三产融合”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为移民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。
在百合产业方面,石牌镇持续完善上母—桂英百合示范基地配套设施,借助国家及省州农科院技术支持,开展土壤改良、突破百合连作技术,全力建设百合产业示范基地;在香菇产业方面,依托桃兴和竹坪高山香菇基地,投入两个村的后扶资金267万元进行投资入股,扩大香菇生产规模,引进香菇加工生产线,建设冬菇基地,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;在腊肉产业方面,完善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,扩大园区规模,助推桂英腊制品加工提质升级,重点打造“桂英大礼包”和“一号炕”核心品牌;同时,加快推动产业园二期建设,利用城堡村、上母村、石牌洞社区的移民后扶资金355万元,建设百合冷链物流仓储中心。
从“村民”到“股民”,美好愿景变幸福实景
桂英村举办2次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、桃兴村举办1次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、竹坪社区用集体经济收益购置村里文娱设施、香菇基地累计吸纳周边500余人就业……如今,石牌镇移民群众致富的心愿已成为现实。
目前,石牌镇是全国“一村一品”(百合)示范镇,全镇一半以上村民从事百合生产。移民群众大多在家种植百合,还有部分群众在香菇基地务工,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。“早上出门干活,晚上就能回家,还能参与村集体经济分红。第一年领了120元的物资,第二年领了240元的物资,移民安置后,我们的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,日子越来越有盼头。”说起现在的生活,村民刘大姐满脸幸福与满足。



关闭
打印
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289号